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宇甘宁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之寰宇天下 全集》,由网络作家“九口三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宾主落座,刘表坐在中间上首主位。庞德公坐在右首,下面依次是水镜先生、蒯良蒯越兄弟、伊籍、韩嵩、王粲等人,最后是长子刘琦;黄承彦是蔡瑁大姐夫,所以他坐在左首,下面依次是蔡瑁、张允、文聘、蔡中蔡和兄弟及王威等人,韩宇和刘琮坐在最尾。本来此次夜宴乃一人一座制,但是刘琮非要拉着韩宇一起坐,韩宇不好推却,再说刘琮也委实让他喜欢,故二人同几而坐。韩宇打量坐在正对面的刘琦,见他大概二十几岁,相貌清秀,眉目间隐隐与刘表有点相像,但其脸色白青,双眼无神。想到再过几年就早早去世,想必是此人沉迷酒色,以致掏空了身子。刘琦似乎感觉有人看他,也往这边看来,见是韩宇,面露恶嫌之色。韩宇见了心中甚为不解,自己与他首次相见,刘琦为何对自己如此这般。众多家丁侍女鱼贯...
本来此次夜宴乃一人一座制,但是刘琮非要拉着韩宇一起坐,韩宇不好推却,再说刘琮也委实让他喜欢,故二人同几而坐。
韩宇打量坐在正对面的刘琦,见他大概二十几岁,相貌清秀,眉目间隐隐与刘表有点相像,但其脸色白青,双眼无神。想到再过几年就早早去世,想必是此人沉迷酒色,以致掏空了身子。
刘琦似乎感觉有人看他,也往这边看来,见是韩宇,面露恶嫌之色。
韩宇见了心中甚为不解,自己与他首次相见,刘琦为何对自己如此这般。
众多家丁侍女鱼贯而入,手捧托盘,摆放美食佳酿。韩宇发现,面前的菜肴基本上以蒸煮为主,少有煎炒。心想应该是现在还没有食用油的关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表见今日宾朋满座,高兴举杯说道:“今日犬子弱冠,承蒙诸位抬爱,前来鄙府赴宴,老夫感激致至。看我荆州,文风鼎盛,多有人才,实赖诸位。老夫再敬诸位一杯。”众人听完皆一一举杯同饮。
韩宇刚放下酒杯,但见对面刘琦长身而起,先对刘表及众人施了一礼,然后说道:“父亲大人所言甚是。久知二弟聪慧,今恰逢弱冠,又有各位先生大儒在此,何不诗赋一二,以助酒兴?”说完看向刘琮。
刘琮听闻,一时无措,呆坐不语。虽说刘琮三岁启蒙,熟读四书五经,但现在让他临机作一诗赋,却是强人所难。
众人听刘琦所提,其中原由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兄弟相争,外人不便插手,故都静坐不言。刘表虽心有不恼,当着众人之面又不好责备刘琦,而且事已至此,便也随其自然了。
只有那蔡瑁,乃刘琮亲舅,见刘琮出丑,为帮刘琮,忙开口回击:“琦公子此话差矣,琮儿年幼,汝为长兄,为兄弟表率,理应由你先作一首。”
刘琦听完一顿,旋即想到,自己虽然不济,但是毕竟多读了这么多年书,比那刘琮总好过一番,待自己作了一首,不管作得好坏,只要那刘琮作不出来,那便也算我赢了。想毕说道:“好,请舅父大人出题。”
蔡瑁本想如果刘琦拒绝,那刘琮也不用作了,那此事作罢,倒也无妨;如果刘琦答应,那刘琮知题后作,也可给刘琮多点时间思考。没想到这刘琦居然答应了,现在活已出口,不能反悔,只好对着众人说道:“有诸位先生大贤在,当请诸位出题。”
在场众人之中,若论文才学识,当以庞德公为首。众人听完,纷纷看向庞德公,示意请庞德公出题。
庞德公见状,也不好推辞,微微一笑说道:“今已腊月,马上冬去春来,且琮公子年至弱冠,当如竹笋春生,生机勃勃,不如以春为题吧!”
刘琦听完,顿时心中大喜。前几日和朋友喝酒取乐,正好有一人作了一首有关春的诗,正好今天可用,真是天助我也!想到这里,大步上前走到中间,先向庞德公行了一个书生礼,然后装模作样假做思考,随即念到:春望
三月暖风吹,细雨绵绵飞。
草绿花蕊肥,蜜蜂蝴蝶忙。
刘琦话音未落,但听噗呲一声,有人
笑了出来。声音虽然不大,但因为众人都凝神倾听,故而现场非常安静。刘琦寻声而去,见是韩宇,心中更是火起。
不错,真乃韩宇所笑。一开始他也静心而听,待听到最后一句蜜蜂蝴蝶忙时,突然想起以前和朋友聚餐吃饭时玩的蜜蜂拳,两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啊…一时没忍住便笑出声来。
只见刘琦走到韩宇面前,忍着怒火说道:“刘琦才疏学浅,所作竟被韩兄耻笑,请兄出手让我们瞧瞧你的高作。”
刘琦说完,这可为难死韩宇了。韩宇心想自己成绩平平,一个不入流大学的大专生,哪有什么高作可以拿得出手,现在真是有点骑虎难下了。突然转念一想,现在是汉朝,自己从小熟背的唐诗三百首都还没出现呢,只要选择其中一二,当能过了这关,不由心中有了底气。
旁边的刘琮见他发呆,忙在几下拉了拉韩宇的衣袖。正好韩宇想完醒过神来,见刘琮担心的看着自己,对他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说了声没事,然后也长身而起,来到厅中,无视刘琦不善的眼神,学刘琦一样对庞德公行了一个书生礼,然后朗声道:“既然刘琦公子作了一首春望,那我东施效颦也作一首春望吧!”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大汉凄惨破拜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韩宇的声音低沉雄厚,带着一点点磁性,朗诵出来尤其声情悲壮,令人动容。
一时间,在场之人全都听呆了,都在各自细细品味,陷入深深的思绪中。良久之后,才都挂着震惊、赞叹、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这个年轻人。心想这个官宦子弟居然有这么好的文采,有这么好的文采以前居然默默无闻。
庞德公稍稍平复了一下翻涌的心情,开口说到:“韩小友的这首《春望》,格律严整,对仗精巧。“感时花溅泪”应国破之叹,“恨别鸟惊心”应思乡之忧,最后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白发稀疏,充分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想我大汉自黄巾起,战乱不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韩小友心痛之情,老夫感同身受,想必在座之人也是如此。”庞德公说完捋着有些灰白的胡子重新打量起韩宇来。
“先生谬赞,小子无才,只是有感而发矣。”韩宇忙行了一个礼回答到。心中却连忙感谢杜老师、感谢历史,因为自己多了近二千年的历史积累、文化传承才大出风头,而不是大出洋相。最后不竟对自己的争霸之路又多了几分自信。
“黄老将军,你去简单收拾一下,今日就随我去郡守府,以后你们父子就住在那里了。”韩宇笑完说到。
“主公,这样似乎不妥吧?”黄忠答到。
“黄老将军,恕我直言,这里条件过于简陋,不方便我黄叙兄弟调理身体。再者,黄老将军武功盖世箭法无双,韩宇学艺不精,正好向老将军学习请教。”韩宇解释到。
黄忠当然知道韩宇主要还是为了黄叙,当下也不再推却,收拾去了,说是收拾,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也就几件换洗衣服,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大刀和铁胎弓了。
回到府中,韩宇命人先去准备二间相邻的房间供黄忠父子二人居住,又让韩福给黄叙置办新衣新鞋。
傍晚,一张调养身体表交到韩福手中,嘱咐韩福严格按照表格照料黄叙。上面制定了七日不重样的膳食表,多以蔬菜、水果、肉糜、蛋类为主,并每日饮红糖姜茶;规定每日热水泡脚,三日一次热水泡澡;每日参加锻炼,逐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黄忠看了热泪盈眶,大受感动,发誓日后定要竭尽全力报效韩宇。
这时,甘宁与韩浩联袂而来,甘宁神情愉悦,韩浩说已准备好五百石粮食,明日便着人送往鹿角。
韩浩告诉韩宇,兄长已和他说了昨晚之事,他也认为韩宇的分析十分有理,更高兴韩宇心怀大志,表示会对韩宇全力支持。
当晚,郡守府夜宴,热闹非凡。韩玄、韩宇、韩浩自不必说;庞统、甘宁、黄忠三人现都住在府内,自有出席;魏延是韩宇特意请来的,其中含义不必多说;另外还有杨龄,他久在军中,韩宇心想以后少不得有用他之处,故也请来拉拢一下。
第二天一早,韩宇先按以前军队的方式锻炼了身体,因为黄忠甘宁都是用刀高手,所以韩宇在他们俩的指导下练习了刀法,二人也不藏私,把各自的用刀心得教于韩宇,韩宇结合后世的博机技巧,按照人体力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创作一套适合自己的刀法。
早膳后,庞统来到说:“主公,欲成大事,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可如今城中只有二千人马,就算算上攸县之兵,也只五千之数,无论战力多强,兵力上过于单薄。我认为应该尽快招募新兵扩编军队,然后勤加训练,方能日后所用。”
韩宇、甘宁、黄忠三人听完都点头同意。韩宇说到:“招兵之事我会尽快下令,依师兄之见,目前应该招多少合适?”
庞统答到:“昨日杨将军说库中有弓三千余张,长枪万余,我建议先招八千人,三千弓箭兵,五千长枪兵,加上城中二千老兵,合一万之数,短期内有这一万人马应该足够。”
甘宁心直口快,近来与庞统愈来愈熟,开口说到:“库中既然有弓三千枪一万,为何不招一万三千人,加上二千老兵就有一万五千,岂不更好?”
黄忠听甘宁说完,觉得有理,毕竟对于兵马,为将者当然多多益善。
韩宇略一思索,已知其中原故,笑着对庞统说到:“师兄,你快解释给黄老将军和大哥听。”
庞统见状,料韩宇已知其中原委,心中暗赞这个师弟心思敏捷,开口说到:“荆南偏僻,人口不足,长沙虽是荆南大郡,但比之南郡、南阳等郡则差之远矣!人口不兴则耕之不广,耕之不广则收粮不多。虽然现在库中粮食颇多,实赖长沙这两年风调雨顺没有战乱之福。如果突然把兵马从二千扩充到一万五千,还要提供粮食给攸县,我怕等不到收新粮,库中粮食早难以为继了。我曾和韩长史商议,根据目前长沙郡的人口、耕种及收粮情况,一致认为只能招八千之数,再多恐怕就难以承受了。”
甘宁黄忠二人听了连连点头,身为将领,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性,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没粮,再多的兵也没用。
“好,那就按师兄之言,先招兵八千,”然后转向黄忠说到:“我马上出告示下令招募新兵,由黄老将军负责,魏延将军副之。”
黄忠没想到这么快就有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欣然应到:“黄忠领命,必不辜负主公所托!”说完大步流星的离开。甘宁见了也回房换衣服去了。
韩宇见二人离开,问庞统:“师兄,你刚才说的非常对,但是以后肯定不只一万人马,那粮草方面你有什么办法?”
庞统听完沉默了一会,说到:“庞统所学,重军事而轻内政,可惜孔明不在,不然他定有解决之法。”
诸葛亮不来我也没办法啊!韩宇心中嘀咕然后问到:“师兄可有这方面的大才推荐于我?”
韩宇说完,庞统闭目思索,然后眼睛一亮说到:“怎忘了这二人!”
韩宇忙接到:“师兄快说!”
“其一,姓蒋名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少时好学,聪明过人,非百里之才。听说他主张安民为本,善于内治。其二,姓刘名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便知名,其人才智绝人,善于筹策。但为人清高,刘表曾多次征用推举,他均不应就。至今未曾听说二人出仕,目前应该还在零陵。”
历史上蒋琬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合称“蜀汉四相”;刘巴为刘备解决了入蜀之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后任尚书令。
韩宇听庞统说出的居然是蒋琬刘巴二人,连忙说到:“师兄,如此大才,应该我亲自拜访,今日准备一下,叫上大哥,明日我们便出发零陵,请二位先生出仕。”
临湘城北,一条偏僻的巷子里,韩宇、魏延二人站在一座简陋的宅子外,用泥土夯筑的围墙不高,身高如韩宇魏延等人抬头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院子。
魏延上前敲门,马上便听到有人出来,边走边问到:“外面何人?”
“黄老将军,是我魏延。”
韩宇听里面那人声音洪亮,想必应是黄忠,暗赞自己运气好。
这时来人已到门后,拉开大门,走出一个发须皆白的老汉,约莫五六十岁,但红光满面,身材魁梧,威严不凡。
“是文长啊,”黄忠说到这里见到门外除魏延外还有一人,气宇不凡,隐隐透着王者之气,暗自称赞的同时不由向魏延投去询问的目光。
魏延见了忙介绍到:“黄老将军,此乃韩太守之子,今日初掌长沙军权,见黄老将军未去军中,特来探望老将军。”
“韩宇拜见黄老将军。”待魏延说完,韩宇上前行礼。
“不知公子前来,黄忠未及远迎,失礼失礼,快请进。”黄忠见韩宇如此年轻,韩玄就放心把军权移交给他,说明此人颇有手段,见韩宇已以晚辈之礼拜见,忙引二人入内。
进入院子,见院中有石磨、石锁等物,墙角还有一个箭靶,想必是黄忠练武练箭之处。旁边只有一排平房,约莫有三四个房间。
黄忠引二人进入左边第二个房间,内有一张方桌两条长凳,再无其他之物,看来是平时吃饭之所。
韩宇进来就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道,想必是黄叙需常年喝中药之故。
“家中简陋,公子见笑。请坐请坐。”
韩宇并无半分嫌弃,没有迟疑的坐在其中一条长凳上,魏延见只有两条长凳,便不坐下,和黄忠一样站在一起。
“黄老将军今日未去校场,是不是家中有什么困难之事牵绊,不知我有没有可以帮到的地方?”韩宇开口问到。
黄忠听了,叹了口气,皱着眉头说到:“我儿黄叙,久染疾病,多年来黄忠虽遍访名医,却始终未见好转。日前听闻汉寿来一神医,医术高超,我便带着孩儿前去,希望可以治好我儿之病。不想我父子到了汉寿,方知神医已经离开,无人知道往何处去了,无奈,我们只好返回临湘,一个时辰前才回到家中。”
韩宇听了说到:“黄老将军,可不可以让我见见令郎?”
黄忠迟疑了一下说到:“请随我来。”说完转身走向旁边那屋。
韩宇起身跟上,来到旁屋,屋中光线昏暗,药味更加浓重。韩宇眼睛适应了一下,看到屋角床上半躺着一人,上半身穿着衣服在外,下半身裹在被子里,大约二十来岁,脸色苍白,两颊深陷,颧骨突出,可谓是皮包骨头,见有人进来,睁着那双还算有些神气的眼睛看着韩宇。
韩宇上前仔细打量,又装模作样的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回来长凳坐下,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韩宇装的似模似样,问的问题又问中关键,黄忠还以为韩宇精通医术,心想莫非儿子有救?现在见韩宇又如此反应,忍不住问到:“公子......”,出口后又怕打扰韩宇思绪,忙闭口不言。
其实韩宇在后世就知道黄叙得的是伤寒之症,自己虽然有把握让黄叙活的更久活的更好,但真正可以治好黄叙的目前汉朝只有张仲景一人。
良久,韩宇开口说到:“黄老将军,令郎之病我治不好。”
黄忠听了心中一阵失落,无力的闭起了双眼。
“但是我知道何人可治令郎身上之病。”韩宇接着说到。
黄忠听到,猛得睁开眼睛,迅速抓住韩宇胳膊,开口问到:“真的?”
韩宇猝不及防被黄忠抓住,忍着双臂传来的疼痛,说到:“怎敢诓骗黄老将军!”
“老将军请松手。”魏延在旁叫到。
黄忠听了忙送开双手,小心翼翼地问到:“请公子告诉黄忠何人能治我孩儿之病!”
韩宇抖了抖双臂说到:“此人名叫张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医术高超,有神医之名,可治令郎之病。”
“多谢公子告知,我这就带着孩儿前去南阳找张神医治病。”黄忠听完兴奋万分,决定立刻出发,狠不得马上就到了南阳,好为黄叙治病。
“黄老将军莫急,且听我说完。”韩宇见状马上拦住。
黄忠闻言也知自己太过心急,忙客气的说到:“公子请说。”
韩宇见黄忠有点平静下来,接着说到:“如今天气寒冷,南阳又远在千里之外,令郎身体孱弱,如果黄老将军执意现在就带令郎出发前往南阳,我估计以令郎目前的身体情况,恐怕撑不到南阳啊。况且,我听说张神医四处行医,行踪不定,就算令郎撑到了南阳,能不能见到张神医也未知啊!”
“这......”黄忠听了犹如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傻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韩宇见了忙又说到:“黄老将军莫慌,韩宇虽不能根治令郎之病,但我却知道怎么减轻病症,让令郎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待日后打探到张神医行踪,到那时黄老将军再带令郎前去不迟。”
黄忠听了韩宇的缓解之法,本已绝望的心又活了过来,抱拳说到:“公子大恩,黄忠铭记于心。”
韩宇还未有所反应,旁边的魏延急着开口说到:“黄老将军,主公今日初掌军权便亲自来拜访将军,对令郎之事又如此重视,难道将军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何吗?”
黄忠乍听魏延称呼韩宇为主公,一时没反应过来。
只听魏延接着说到:“将军平时常常对我说到,现在虽被封为中郎将,但刘表不思进取,非雄主也,可怜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最终老死长沙。”
黄忠听到这里,闭起双眼,面露悲愤之色。
“我家主公宏图大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非刘表可比,魏延已发誓至死追随主公。望老将军不要犹豫,一是报救子之恩,二是莫要辜负自己一身本领,魏延愿与将军一起驰骋沙场,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魏延说完抱拳盯着黄忠。
韩宇听魏延说完,心想魏延这个神助攻我喜欢。
黄忠看了看魏延,又转身看向韩宇,见韩宇真诚的看着自己,心中一热,下跪说到:“蒙主公厚爱,黄忠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韩宇大喜,忙扶起黄忠,大笑到:“得二位将军,胜得卫青、霍去病也!”
“少爷,这次家主让小的跟随少爷来襄阳,贺刘州牧次子的弱冠礼,怕少爷一路上辛苦,所以从临湘出发就一路坐船,刚才及到襄阳渡口,小的拿着行李先下的船,听到声响回头才见少爷已掉入水中,还好岸边水浅,又有刚才那个壮士相助,少爷才没出什么大事。”韩福答到。
韩宇听完努力回忆,下船时,韩福在前先行,自己刚要走上跳板时,突然身子一麻,然后感觉有人推自己下水。入水后江水刺骨寒冷,自己却全身无力,眼前白茫茫一片,随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韩宇收起思绪,说道:“哦,既然有壮士搭救,理应前去答谢救命之恩。韩福,可知壮士现在哪里?”
“应该还在岸边。”韩福答到。
“快带我去。”韩宇忙道。
渡口边,青石上,锦衣男子面朝大江,远望东方。
韩宇望去,其人身高约一米八九,相貌堂堂,虎背熊腰,一身衣服都快包不住的肌肉让人感觉浑身都是力量。不由心想,如果是个武林高手,给自己做个保镖,该有多好。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韩宇上前行理道。
男子转身见是韩宇,收起满脸愁容,答曰:“举手之劳,不必多礼。”
“不知恩公尊姓大名,小生必当铭记在心。”韩宇问道。
甘宁略一迟疑,说道:“某叫甘宁,不知小哥如何称呼?”
甘宁!韩宇听到心头一震。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据记载甘宁出身巴郡当地土豪,家境富裕。早年在益州刘璋治下为官,后在刘阖的策反下,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后兵败依附荆州刘表,不得重用,再投江东孙权,有勇有谋,立下不世功业。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据闻此人武艺高强,仗义疏财,颇有侠义之风,被后世评为三国二十四名将。眼下在这里见到他,可知尚在刘表帐下,而且观他刚才愁容满面,应该是不受重用,抑郁烦忧吧。
想到这里,韩宇内心狂喜,没想到来到大汉第一天,就碰到了这个绝世猛将,快速决定一定要好好结识,最好是可以留在身边,为我所用。
“原来是兴霸兄,兄之威名,如雷贯耳,今有缘有见,深感荣幸。小弟韩宇,字子修,长沙郡人氏。”
甘宁见韩宇沉默良久,又见韩宇道出自己的表字,知道韩宇已知自己身份,坦然一笑,说:“韩兄弟谬赞了,什么威名,我等粗鄙之人,有背主之名而已。”
“兴霸兄轻财重士、侠义豪杰,小弟深感敬佩。而且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前之事,兄长不必挂怀。兄若不弃,可否前往舱中一聚?”韩宇问道。
甘宁闻之,看着眼前的韩宇比较合眼缘,心想现在左右无事,不由缓缓点了点头。
韩宇大喜,忙转身向喊道:“韩福,快准备酒菜,答谢甘兄的救命之恩。”
船舱内,韩宇与甘宁二人对席而坐。酒过三巡,韩宇说道:“今幸得甘兄施以援手,不然小弟恐怕已成水中之鬼了。只是天寒地冻,甘兄却孤身一人来此渡口,所为何事?”
甘宁听完答道:“韩兄弟福泽深厚,自会逢凶化吉。只是我观你身强力壮,也不似不识水性之人,为何落水后竟一沉不起?甚为奇怪。”
见韩宇没有搭话,继续说:“不过天冷水寒,一时手脚不便也尚未可知。”
韩宇刚才也已有所怀疑,又听甘宁提起,更对自己落水之事感到疑惑,只是现在甘宁猜测可能和江水寒冷有关,自己也不想过多谈论,便只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甘宁抬手喝了一杯酒,接着说道:“我自益州兵败而来此地,已十余载。本想刘荆州雄杰,八俊之一,当年一马入荆州可谓意气风发;且荆州富庶,兵马强盛,当可大展鸿图,成就大事。谁知刘表无他远志,好谋无决,实非霸王之才。甘宁反叛之身,不受其喜,若不是怕世人评其没有容人之量,恐不愿留我多时矣。”说到这里,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如今刘景升迟暮,身体衰弱,必不久于人世。然我观其二子,长子平庸,次子尚幼,且俱非能守疆拓土之主。听闻江东孙权,雄才大略,招贤纳士,我有意投之。但是孙权麾下良将众多,我前又杀他爱将凌操,冒然去投,恐不相容。故心生忧虑,来此江边徘徊。哎!”甘宁叹了口气,然后拿起酒杯一干而净。
韩宇听完,心想还好还好,再晚一点估计甘宁就前往江东投奔孙权去了,和自己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接口答道:“甘兄分析言之有理,但是我观孙权,现虽占有江东,实赖父兄之余烈,能守住江东已然了不得,要想逐鹿中原却是痴心妄想。”
“哦,”甘宁被他勾起兴致,忙问道:“贤弟快说,这是为何?”
韩宇瞟了一眼甘宁,然后拿起酒壶给甘宁倒了一杯酒,说:“曹操,世之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中原,兵精将广;现又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指日可待。南方虽有刘备、刘璋、孙权、张鲁之辈,我观皆不是其对手!恕小弟言语冒犯,请问甘兄,汝留荆州还是前往江东,岂有异乎?”
甘宁听完,喃喃说道:“想不到我甘宁自诩英雄了得,可怜竟找不到地方让我一展报负。”说完又闷了一杯。
韩宇见时机已到,忙说:“以兄之本领性情,当不屑于坐享其成投奔曹操。只是不知甘兄有没有胆量搏一搏?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直至割据一方,一统天下。”
听完,甘宁两眼冒着精光,急切的问道:“如何搏之?”
韩宇稍微组织了一下思绪道:“吾父韩玄,现为长沙太守,爱民如子,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不管了,先忽悠了再说)。目下虽兵少将寡,但只要有雄心壮志,励精图治,何愁大事不成?刚才甘兄已说,州牧刘表,命不久也。刘表一死,兄弟相争,荆州必起风波,直至兵戎相见,再起战火。到那时,先取荆南四郡以为根本,待二子两败俱伤,我等提兵北上,全取荆州。然后厉兵秣马,西入巴蜀,东出吴越,北上中原,一统天下。试问甘兄,我之筹划,可能成否?”
甘宁越听越惊,呼吸急促的看着眼前这位今天才第一次相见的男子,韩宇的凌云壮志宏伟雄图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自己体内那久久盼望建功立业的一腔热血。
韩宇长身而起,接着道:“然小弟虽有大展宏图之志、运筹帷幄之机,却无冲锋陷阵之能。甘兄当世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兄长看不看得起小弟,助我一臂之力,成就不世功业?”说完双手抱拳,深深一躬。
甘宁听时,早起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见韩宇这般,忙单膝跪地回道:“甘宁愿出生入死,助韩兄成就大事。”
韩宇大喜,赶忙扶起甘宁,同时心头一转,古人重义,何不效仿桃园结义!便对甘宁说:“如蒙不弃,韩宇愿与甘兄结为异姓兄弟,从此生死与共,永不相离,不知甘兄意下如何?”
甘宁大喜,自然同意。
说拜便拜,二人也不管什么繁文缛节,跪下对拜了三个响头,便算礼成,结为异姓兄弟了。甘宁年长,自为大哥。
韩宇有此大哥,心想自己的第一个武将有了,心中高兴,信心大增,不由酒兴大起,和甘宁连连举杯,最后两人都酩酊大醉,席地而眠。
从韩宇咏完《春望》的那一刻,刘琦就知道自己和韩宇完全没得比,而庞德公的评论则对今天的比试结果盖棺定论。虽然心中不甘,但事实摆在面前,只好故作大气的向韩宇表示祝贺并承认自己不及对方。
韩宇见状,也不好得胜不饶人,毕竟自己取笑人家在先,得胜又非真才实学,靠诗圣老人家打败对方也没什么可以自豪的,也连忙微笑还礼。倒是刘琮欣喜万分,拉着韩宇的手臂欢快的摇着。
庞德公见韩宇文采出众,气度不凡,而且胜而不骄,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使自己深为欣赏。水镜先生和黄承彦等人也满面赞许之色。
而本来喜气洋洋的宴会气氛也被韩宇的这首《春望》破坏的荡然无存。刘表近来本就不喜刘琦,又见他比赛失利,让自己也脸上无光,心中不喜,借故身体不适回房去了。宴会也到此结束。
韩宇和刘琮并肩站在门边,等待里面宾客先行。庞德公来到韩宇面前,凝视了一眼韩宇,然后问道:“韩小友有闲可前来老朽居处,与我那些学生交流交流。”
韩宇心中大喜,这是庞德公对自己发出邀请了,忙道:“庞公莫要如此,直呼我名就可。待子修此间事了,就前往拜见庞公。”
庞德公点头一笑,携众人而去。
韩宇亦随韩嵩拜别离开。看到离别时小刘琮拉着自己久久不愿放手,韩宇难免也有点不舍。想到他后来虽然做了荆州之主,却被裹挟降了曹操,最后生死不明,不免心中一阵伤感,蓦然明白自己已经把他当作亲弟弟一般了。
来到韩嵩家中,韩嵩先询问了一些韩玄及长沙的近来情况,然后到后院拜见了叔母,谢绝了二人的留宿,与韩福一起回到客栈。
回到客栈,甘宁早已在房中。言及请辞,军中之人皆知刘表不喜甘宁,所以军中长官也不待见他,听说他要辞官而去,心中暗喜,虚伪的挽留了一下,未及半日就办好了离职手续,还任由甘宁本部人马一起离去。
甘宁本部有八百余人,如果都跟着自己在韩宇身边,目标太大,怕给韩宇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命族弟甘平先带众人坐自己的战船前往长沙,于洞庭湖附近等待,自己则回客栈等候韩宇。
韩宇听完大喜所望,要知这些人和甘宁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战斗力可想而知。
随及和甘宁提起庞德公相邀之事,二人皆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一早就前去拜见。当晚睡下不表。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位于城东南约三十里,峭壁苍翠,景色幽丽。相传汉光武帝与襄阳候习郁巡游苏岭山,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故命习郁立祠山上,刻二石鹿夹于道口。百姓称为鹿门庙,久之以庙名山,谓鹿门山。近年因庞德公隐居在此,渐成当世名人高士的隐居之地。
三人早早起床,用过早膳。店小二早牵来三匹好马,原来甘宁知韩宇坐船而来没有马匹,昨日就买了三匹好马备在客栈后院。韩宇暗赞这位大哥粗中有细,当下也不客气,上马向鹿门山出发。
韩宇现代虽然也骑过马,但远不算熟练,连韩福的骑术也比不上,更不用说甘宁这久经沙场的武将了。还好他有特种兵的底子,学习适应能力非常快,从一开始的生疏,不一会儿就骑得有模有样,看得甘宁暗暗称奇。
未及一个时辰,已到鹿门山下。眼前的鹿门山郁郁葱葱,山林尽绿,景色宜人。
遇人问了庞德公隐居之所,三人牵马而上。
庞德公居所位于半山腰上,此处土地平坦,甚为宽阔,一座不知几进的四合院矗立中间,周围竹林遍布,又有小溪穿流而过,甚是幽静,真不亏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韩福上前敲门,一个小童出来询问,没有通报就领三人入内,直至学舍。韩宇心想应是庞德公已有交代,故不用通报。
韩宇怕人多唐突,让甘宁和韩福在廊下等候,自己一个人走了进去。到了里面才发现原来里面有六人,庞德公高坐堂上,旁边坐着黄承彦,下面四人年轻人面向自己站成了一排,韩宇边走边看,其中三人俱身长貌俊,气宇轩昂,只有边上那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韩宇心想此人必是庞统,不由和他对视了一眼,然后礼貌地微微一笑,然后来到庞德公及黄承彦前面行礼。
韩宇其实是猜其他三人是谁,而庞统的身形相貌最容易辩识,所以对庞统有所关注并报以微笑。可庞统却以为在四个人之中韩宇最看重自己,不由对韩宇心生好感。汉朝多以貌取人(时代背景就是如此,非贬意),以往若有陌生人来,因为庞统貌丑而其他人俊俏,所以多看重诸葛亮等人而轻看庞统。谁知今天的韩宇不一样,对自己点头微笑却对其他三人并无表示。
“子修,我刚刚还在和他们说到你,不想你今天就来了。来,我给你介绍,石韬石广元。”庞德公说。
最前面的石广元听庞德公说完向韩宇行礼,韩宇忙忙还礼。
庞德公见两人行礼完毕道:“孟建孟公威。”
站在石广元后面的孟公威也上前行礼,韩宇也忙还礼。
“诸葛亮,字孔明。”
听到庞德公说到诸葛亮的名字,韩宇身子一震,心想终于亲眼见到历史上智力天下第一的诸葛亮了,不由心潮澎湃的看向诸葛亮。不想诸葛亮也在打量这位气宇不凡的年轻人,两个人的眼神正好碰在一起,让诸葛亮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他无法形容,有钦佩,有嫉妒,还有点想和韩宇一较长短的好胜心。
庞德公见两人都没反应,提醒道:“孔明,这位就是我刚才所念《春望》的做作者韩宇韩子修。”
两人闻言顿时双双回神行礼。
庞德公见两人行礼完毕,接着道:“家侄庞统庞士元。”
韩庞二人也互相行礼。
四人都介绍完,韩宇这才发现没有徐庶徐元直,暗叫可惜。不过眼前四位已经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卧龙凤雏天下闻名,诸葛亮庞统自不必多说,其余两位也是世之大才啊!
石韬石广元,颖川人,后来出仕于魏国,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孟建孟公威,汝南人,后来也出仕于魏国,更是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